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综合 > 国内新闻>正文

特稿 | 南下,南下:致敬所有的南下革命者

时间:2020-05-28 17:20:14    来源:新山东网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作者 | 若水


当我写下这几个字,我知道对很多50岁以下的人来说,如果身边没有祖辈、父辈这种南下的历史,他们不知道“南下”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叫“南下”?“南下”有怎样的历史背景?“南下”意味着什么,对国家对个人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对一个家庭的命运有怎样的改变?


“南下干部”是解放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政治军事形势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特殊而耀眼的历史革命群体。动员组织大批干部随军南下,是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南下干部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群体。他们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故事和功勋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1948年当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占领了南方各省。但长江以南历来是国民党统治区,严重缺乏我党干部。为此,我党在1948年9月8号到13号,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全部干部的决议》。夺取全国政权指日可待,这就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培养、训练大批能够从事管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工作的干部,以便军队南下的时候能够随军前进,能够有秩序地接管当地的政权。



我的老爷爷孟景侠和他的弟弟孟振月就在其中,他们属于南下到云贵川的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领导人是谭震林。


当南下的集结号吹响,成千上万的干部、战士组成一支支纵队,从山东、山西从白山黑水出发,告别妻儿老小,穿过丛林密嶂,越过崇山峻岭,渡过黄河,长江……到达云南,贵州、四川。他们克服了生活习惯、文化地域的极大差异,把一生的热血和智慧洒在了南疆那片炙热的土地上……


南下 南下


祖国一声令下

南下,南下

来不及告别

来不及诉说

整装就出发

跋山涉水

千里奔袭

夜以继日

马不停蹄

越来越荒芜的土地

越来越迥异的风土人情

我的北方 我的家乡 我的亲人

越来越远 越来越远

远的让我在梦里都不知如何折返


前方打仗

后方支援

筹粮草 肃流寇 清土匪

建立新中国的政权

百废待兴


听不懂的当地话

吃不惯的南方饭

难适应的潮湿与山路弯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的肠胃都在怀念

北方晴朗朗的天空

馒头 地瓜 小米饭


一穷二白

一切都要自己来

拿枪的人搬起了石头

握笔的手锯起了木头

大山深处

我们铸剑为犁

我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我们热火朝天建起了家园

祖国的南疆啊

因为有了我们这些山东大汉

多了硬朗  多了魁梧

多了齐鲁礼仪的熏染


多少热血青年

为了建设边陲

离开了年岁已高的爹娘和心爱的姑娘

多少有妻有子的年轻干部

因为路途遥远

因为生活迥异

带不来北方的家人

重又娶了南方的姑娘

北方的血脉

南国的水土

就这样合而为一

就这样落地生根

就这样生生不息......



后来我问过父亲,当时国家对南下干部的家属有什么样的政策?因为当时老爷爷和老奶奶已经结婚,有了爷爷和四个姑奶奶。父亲说当时有干部来家里,动员老奶奶带着家人一起去贵州,但是经过家人商议老奶奶拒绝了,也许在她心里南方太远,蛮荒之地,拖家带口生活更不易,故土难离!第二次干部又来了,父亲代老奶奶在一份文件上签了字,放弃了和老爷爷的婚姻关系,离婚不离家,家里享受军属待遇。老爷爷弟弟的妻子一样放弃了去南方的机会,虽然她还没有自己的孩子!今天的我们没有理由质疑老一辈们的决定,每个人都属于那个生存的时代,她们的决定自有她们的道理。但是这一纸契约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也许是她们当初不曾料想过的。在今天的云贵川,有多少北方的父亲,南方的母亲生下的子孙在那里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他们都说我的根在北方,我的老家在山东!


2015年10月,老爷爷的弟弟,振月老爷爷的两个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回山东老家祭祖。2017年老爷爷的孩子们回山东老家祭祖。虽然几十年不曾见过,但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们没有一点的隔膜。我以南方爷爷们的口吻写了一首诗歌,在家族聚会时让贵阳的三爷爷读了,在座的亲人们无不热泪盈眶!


寻根


一个人的根就像一条河的源头

只有寻根溯源

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

又将去往何处


父亲,半个多世纪的渴望

半个多世纪的怀想

终于在今天了却心愿

我来到了您生长生活的地方

您日思夜想的家乡

见到了您一生都不曾淡忘的亲人

他们和我一样热情善良

他们和我一样刚强坚韧

血浓于水的深情啊

血脉相连的亲人

我们一见如故

如从不曾分开过的家人

虽然相隔千里遥远

虽然隔了岁月的尘烟

自相见的那一刻起

我们彼此都感到了亲人的踏实与温暖


父亲啊,您的孩子遵您所嘱回家看看

也替您回家看看

看看祖父母的坟茔

看看村里院中的相亲

一杯杯酒如醇香的亲情

让我醉而忘返


只在此刻

我才真正理解当年你远离故土的苦涩

那是一棵树被连根拔起的疼痛

那是一个不知明天生死的儿子

为了祖国

诀别母亲踏上征途的决绝

枪林弹雨中您不曾胆怯

遭受非人折磨时您不曾失了气节

山东大汉的铮铮铁骨

对党的绝对忠诚与信任

您是最好的明证


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感觉是您的儿子

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感觉与您的密不可分

父亲,我们回家了

回家找到了自己的根

您在天有灵也一定早已泣不成声

父亲,我知道我是北方的儿孙

是不会辱没您一世英明的孟家的儿孙


“对于他们的历史,我们只知道一些零星的点,从来穿不成线,所以努力探寻,渴望把点穿成线。”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2016年的清明节,我和父亲及大弟弟一家专程去贵州的铜仁,德江祭奠了我的两位老爷爷。人也许是有感应的,当我们刚刚走进老爷爷住过的院子,豆大的急雨从天而降。姑奶奶们都说铜仁从没下过这样的雨。第二天清明节,我们上山去祭奠老人家时,青松翠柏含着一颗颗雨滴,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宛如我们拭不干的泪水……


跪在老爷爷的墓前,我一字一泪读完了这组用泪水写就的诗歌!《心愿 心怨》!这首诗歌我是站在老爷爷,老奶奶,和我自己的立场上去书写的,希望你们能读懂这其中的爱与痛!


其实,从小到大我只见过老爷爷两次,都是他去北京开会路过家乡时匆匆的来去。第一次年龄还小,印象不深刻了,感觉他老人家好帅气,好亲切!第二次是1986年的中秋节前后,老爷爷让我去聊城市第一招待所去吃饭,那个晚上我问了好多,他说了好多。家长里短,亲戚朋友,他关心着我的爱好我的未来。那是我第一次在他身上找到亲人的感觉,找到一家人的那种亲情!他送我的那件呢子外套我穿了很多年。


当我们祭奠完老人家,吃完饭即将离开铜仁时,晴朗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大雨滂沱,开车走到上高速路口时雨停了下来,地上划了一条干湿分明的线,那一刻我情愿相信是他老人家冥冥之中在与我们道别……


心愿 心怨


距离 两千公里

地北 天南

我用脚掌

一步一步丈量

义无反顾

为了心中的理想

勇往直前

为了不曾改变的信念


只是无数个深夜不眠

你可听到了我的思念

北方的亲人啊

原谅我的不告而别

我怕你灼灼的目光

柔软了我的心房

我怕你滚滚的泪水

让我不忍离开家乡

原谅我的选择

为了共和国的明天

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

我们跋山涉水

我们浴血奋战

把根扎在这蛮荒之地

一切重新开始

一切从头开始

     

是什么流成了时间的河

与回忆的城


我盼了今天盼明天

盼了冬去盼春来

却仍不见你到我面前

我牢记你的嘱托 你的誓言

你却越走越远

过了黄河 过长江

直到天之南

曾经的丈夫有了新妻

我的日子从此与泪水相伴......


曾经英姿勃发

曾经金戈铁马

曾经貌美如花

曾经恩怨纠缠

我的亲人啊

如今

你们人在哪里

我走遍山山水水

遍寻不着你的踪迹

只这一抔黄土

掩埋着英魂一缕


抛妻别子

枪林弹雨

迢迢千里

你在这里安息

你可有未曾了却的心事

茫茫天地

谁可相与


恨年幼无知当时的自己

不曾懂了你的心思

家乡的那一餐晚饭

离别依依


你早知道那是你归家的最后一次

“我要见见那个伶俐的孩子”

这是你说的最多的一句


你的天空

你的大地

你的世界

多少年了

我就这么盼着 盼着 盼着


今天终于来了

在你抛洒过热血的南国

在你奋斗工作过的地方

我的亲人

我的亲人

我情难自控

我热泪盈盈........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那一条小路便是你眺望的远方

阳光在柚子树上跳来跳去

你轻转过身便抖落一地的光阴

不必用心去想

那思念就像鸟儿总落在一个人的身上    

 

你坐在门口眯起眼睛

一不小心就神游远方

北方 那里是你的故乡

土里埋着你的爹娘

故乡的老房子

是你亲手和的泥巴和她一起砌的墙

那一口水缸每到冬季可依然用玉米秸围起

门前的池塘水可还清澈

夏天的夜晚可有青蛙依然在合唱

那一棵依依的柳树是否青翠

那个趁人不备总爱偷偷牵你手的女人

是否依然在倚门而立

盼你而归


故乡雨后泥泞晴天扬尘的小路

风起时是否依然刮起浮土

没有人知道你在想什么

你多想她来到你的身边

煮一碗家乡的地瓜小米饭

贴一锅你爱吃的玉米饼

再牵起你的手

嘘寒问暖喋喋不休


心的请柬发出了若干年 千万遍

为何那想念的人儿老来不到跟前

是不是人越老越怀旧

你收了自己的锋芒心如春水

却再也没有等来那个梦中的女人

你一生的思念与期待

回忆太深会碎了心

不忆

不忆却管不住自己的心......


后记:一直生活在老爷爷身边的小奶奶说,老爷爷离休之后就喜欢坐在家门口的小路上,面向北方,痴痴地望……


作者简介:若水,女,70后,教师。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诗人协会会员,原北京某报记者、编辑。在《中国国门时报》、《劳动时报》、《山东商报》等各报刊杂志,文学平台发表诗歌散文作品多篇。新山东网“齐风鲁韵”栏目特邀撰稿人、《江南传媒》专栏作家。


新山东网融媒体中心

编辑 | 何韵诗

校对 | 于飞飞

主编 | 袁朝军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