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战线 > 教育理论>正文

教育理论 | 薛换新:构建家校共育支持系统散议

时间:2023-09-08 19:33:26    来源:新山东网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初级中学 薛换新

怎样营造和谐的家校共育环境,让家长成为散发知性魅力的美丽家长,教师成为心态年轻豁达的阳光教师?有研究指出:父母的生活习惯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成为“三好孩子”:身体好,性格好,生活习惯好,而是在家庭里养成了坏身体,坏性格,坏习惯,那么学校的教师多么能干,都很难教育好孩子。家校合作是班级建设的重要支持系统,如果家校合作这个支持系统非常的稳固,那么我们的班级会越来越好;如果家校合作的这个系统不稳固,那么我们的班级就不能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孩子,但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爱孩子的角度不同,所以在家校关系中,就会许多复杂的情况。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孩子的社会性,孩子的未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而家长的视角更多的关注孩子的个体,孩子的当下,孩子的个人利益,学习成绩。怎样做好家校合作:

统一家校教育理念:在家长交流的过程,家长主动找老师关心的问题和老师主动找家长关注的问题是不同的。家长找老师:通常会因为孩子忘记带书、本子、红领巾,孩子受欺负了,孩子排座位,孩子能不能不做班干部,这会影响学习等等,问题通常是家长觉得孩子的核心个人利益受到了损伤,家长为保护孩子的个人利益来找老师。而学校主动约请家长,通常是因为孩子多次不守纪律,孩子多次不写作业,孩子不能完成学业任务,孩子出现他年龄发展水平不匹配的认知。教师希望家长支持孩子担任班干部,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担当、合作,锻炼孩子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帮助。孩子的人际关系出现了频繁的冲突,孩子出现了异常心理问题等情况,老师就会约请家长。比较一下这两个视角,家长是带着孩子利益来到学校,学校是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学业发展,社会化发展。家长和学校必须有统一的教育理念:孩子是人,是不断发展的人,是终将独立的人。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只要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是人才。

有时孩子在学校内出现了问题,教师叫家长来到学校里,有些家长就会当着同学和老师的面在大庭广众下打骂孩子,表现出不理性的管教方式,老师要一边保护孩子,还要一边教育家长。叫家长来原本是想形成家校合力,结果却使矛盾更加激化。常见需要学习成长的家长类型有:固守自己的教育理念:只看孩子的分数,以孩子当下的感受为上,目光短浅,看不得孩子吃苦,孩子现在快乐最重要,这是与孩子全面发展有分歧错误教育理念。有的家长眼里只有自己的孩子,没有是非观念。自己家孩子打了别人的孩子,就是孩子间闹着玩,不是故意的。别人家孩子打了自己家孩子,就没完没了;有的家长态度很好却执行不力,缺家庭教育的技能。有的家长会把一切推给学校和老师,不尽职。有问题的孩子背后都站着有问题的家庭和缺失家庭教育能力的家长。我们不是生来就会做家长,家长要勇敢地从自己的态度、观念和方法上不断地学习成长。不是让家长学习孩子的学业内容,而是要学习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科学先进的育人理念和方法。

不管孩子此刻多好或者多么不好,都不代表永远。家长的情绪价值是家庭最重要的价值。最没用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是发脾气、讲道理、刻意感动孩子。最管用的家庭教育方式是良好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家长的示范。用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给孩子充足的心理养育,让孩子焕发勃勃生命力。

区分家校合作的边界:学校负责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辅导和德育教育。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不歧视、不体罚。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多元化、个性化育人。家庭方面,家长根据家庭教育相关法律和条例的要求,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学性,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关注孩子,积极正确地引导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主动做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劳动和运动。


学校教育的主要责任是提升学习学生的学业成就和交往能力,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是锤炼孩子的性格和身体,让孩子性格好和身体好。区分家长和学校的边界,尊重和信任对方。例如:辅导作业时的情景常常是不辅导时母慈子孝,一辅导时鸡飞狗跳。正确家校合作应该是:辅导作业的过程与方法是要符合教育规律的专业工作,是老师的工作。家长应该把精力放在孩子作业时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上,这些需要家长耐心地培养,而不是学习内容上。学业发展主要责任在学校,人格发展主要责任在家庭,家校合作什么?是孩子的习惯养成。家校是独立的,是平等的,各自都对孩子的发展有对方不能够替代的任务,要各负其责。家校平等合作、互相交流,明确边界,畅通渠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支持。

重视家校关系的建设: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在家庭不一致,老师去跟家长沟通情况的时候,家长不认可。家长说我们家孩子不可能那样,家里很老实,有礼貌,怎么在学校里骂人,不尊重老师,表现不一致怎么办?此时家长要表现出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请家长到校,孩子说明在学校的情况,通常只是说了对自己有利的的地方,而没有全面地描述事。发生了矛盾,一定要先了解清楚,不能只听孩子的一面之词,和孩子交流出现的问题,让孩子、老师和家长一起,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制定好目标,这样即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也可以更好地做好家校合作。

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下滑的时候,老师非常着急,老师跟家长沟通,但是家长却不着急,家校之间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节奏不合拍,然后老师担心放松了要求会错失教育良机,家长认为孩子要依据孩子的个性成长。此时家校关系会出现问题。

孩子出现了严重的违纪行为,需要接受制度管理或者必要的惩戒,家长拒绝不接受不配合,家校出现矛盾。

所有好的关系,都不是亲密无间的。良好的家校关系是职责清晰,发生在学校的的事情,是老师管理的事情。发生在家庭的的事情,是家长管理的事情。家长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态环境,保证孩子生活在经济收入稳定,有爱、有陪伴、有书香、有格局、有视野的家中,在家庭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支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钱和缺爱必须要缺一个的话,那么缺爱比缺钱对孩子影响更严重。去掉父母这个身份,每个家长其实也都是充满弱点的普通人。和孩子一起成长,积极参与到家校合作的各种活动中,建设健康良好地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避免家长逃避责任,家长和老师没有任何联系,或者有问题才联系老师的家校关系。

大部分的家长都没有受到教育学的基本专业知识的练习,有的家长本身可能就是一个人格不稳定不成熟的人,家长其实是充满弱点的普通人,教师要理解尊重家长,家长也要信任支持教师。家长需要和老师形成联盟,而不是双方互相埋怨,或者孩子出现问题只会对对方的不满意,而不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


如果家长和老师不把目光放在问题本身,而是放在目标上,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有的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了一张孩子们认真学习的相片鼓励点赞学生,有些家长看到相片会就对孩子的座位提出质疑,对学校的教师安排 ,课程设置提出很多的建议,这明显模糊了家校合作的界限,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边界混乱。在家校合作中,当然会出现一些矛盾,遇到问题,家长应该理性解决,先与当事人解决,与老师,班主任交流,再与年级主任交流,年级不行找中层,中层不行找学校,最后再去教育行政部门投诉,避免扰乱教育教学秩序,跨级投诉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彼此心生芥蒂。家校出现矛盾,就要求同存异,首先要接纳,接纳对方是接收,心平气和地听对方描述事件和情绪。接纳不是接受,更不是采纳,是接收了信息后接着是协商,合作制定目标,制定具体的措施或计划,共同向目标妥协,不是向人妥协。是双向奔赴,彼此尊重包容,解决矛盾。用成长思维替代“胜负”与“对错”。家校关系需要经营,以有利于孩子成长为真正的合作基础,家校形成教育伙伴关系。

家校共育,不是填平一个坑,而是搭起一座桥。家长通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引领学生成长。家长在参与学校活动中加速自己成长。家校共育也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走过校园中的每一道风景,共同书写青春修炼手册。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新山东网www.xinshandong.cn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山东”。在这里,发现齐鲁之美,读懂不一样的山东。

主    编 | 阿   勇

编    辑 | 袁岱松 盛雪峰 齐庆伟 尹延哲

运    营 | 陈文举 崔丽君 高   辉 王庆忠

特    约 | 郭凯顺 张江城 鲁以刚

             扈保邕 安怡悠然

总编辑 | 袁朝军

总监制 | 江妹芳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