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靳玉印
生生不息地马颊河在鲁西流淌,润育苍生,滋润万物。它给大地带来生机、给人们送来希望,花开树茂,微风爽爽,孕育着勤劳善良的人们。
曲折河流考验水的威力,坎坷风雨练就人的意志。喝马颊河水长大的贠建波,是冠县贠庄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他胸怀大志,不甘人后,凭借一颗真诚之心,为百姓办实事、谋福利,赢得了村民的拥戴。
一
踌躇满志的贠建波高高的个儿,黝黑的脸庞,朴素的言语,给人一种老练持诚的感觉。但到关键时刻,他大胆果断,雷厉风行。1996年12月他应征入伍,在安徽省武警部队服役时,刻苦练习,技能娴熟,擒拿、格斗、射击等名列前茅,其中夜间打靶次次获得优秀。当选班长后,站岗值勤、服务士兵、助人为乐,处处有他的身影,时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年多的时间,他光荣地被组织吸收为中共党员。五年的军旅生涯,他养成了埋头苦干的性格,造就了过硬的思想作风,多次获得营嘉奖、优秀士兵、军事训练骨干等称号。他复员即被聘为东昌府柳园派出所的协警,后又调地刑警中队,尽职尽责, 忠诚敬业,得到领导的赏识。同时他加入了聊城市双拥协会会员,特战救援队聊城市支队队员,聊城市特战救援志愿者协会会员。
“建波当选村委主任了!”随着监票员的一声高喊,村民选举会场爆发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顿时响彻贠庄的上空,消息不翼而飞。2011年5月6日,贠建波在村委选举大会的现场,听到这掌声流出了激动的泪花,说:“村民这样信任我,绝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一定下决心以真情实感回报庄乡爷们!”事出有果,贠建波参加工作以来,村民谁家有事找他,他都努力给予帮助,不怕舍脸跑腿,有时不仅搭人情,还搭财物,一股纯洁的乡风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乡亲们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被群众默认为干部苗子,因此在村民委员会换届中脱颖而出。
二
“宁带一军,不带一村”道出了当村干部的难度。可是建波发扬军人作风,越是艰难越向前,他牢记部队的优良传统,时刻按党的纪律要求自己。通过他在聊城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函授学习,结合实践,服务群众胸有成竹。面对1236名村民,33名党员,2400余亩耕地,他不怕基础差、底子薄、班子老化的实际,有信心、有能力服务好父老乡亲。
“文化低、思路窄、信息量小是制约咱们村民致富的主要瓶颈,激发孩子成才,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养成重视教育的村风,刻不容缓!”贠建波在第一次班子会议上提出见解。随后,他主持制定了对考上大学的学生激励措施,统一给每名准大学生发一个大皮箱,装满家乡的希望和寄托,给学子留下思念、留下乡愁。同时开个欢送会,披红戴花,在家乡有一种荣耀感。他率先垂范无偿接送在外求学的学生,当他们的后勤,解决他们的困难。从2011年到2022年村庄共有98人考上大学。其中一年考上13名大学生,成为村庄历史之最。
贠建波的追求,是让村民幸福舒适、高兴美满。改善村庄面貌,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用美好的环境陶醉人们的心灵。2016年冬天,他采用村民集点,向上级争取点的方式,投资30余万元,对295户旱厕进行了改造,粪便污水进入下水道,空间再没有异味。2019年春季,他筹措资金106万余元,用花砖硬化每条胡同,铺设面积5300余平方米,实现了家家通、胡同平,红色、黄色花砖点缀大地,形成天然的红地毯,村民出门再没有尘土、更没有泥泞。在路两侧他组织开挖排水沟3000余米,纵横贯通,流水潺潺,路旁种植大叶女贞、冬青、黄杨等植物5000余株。墙面上粉刷党的政策标语、历史人物以及文明新风宣传画装点墙壁,绿化、美化,生机盎然、活力十足。针对30余处空闲宅基的杂草丛生现象,他带领20余人动用车辆进行清理,经过铲除杂物、增植绿地、规整院落,扮靓了村庄。同时安排3名保洁员,定时清理拉圾,垃圾箱在街的过道口一字排放,街上没有草、粪、土三大堆,没有异物,道路平坦整洁,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拟是生态花园。创造难保持更难。贠建波一方面落实干部和保洁员的工作责任,做到分包到街,具体到人,垃圾入箱、污水进沟,谁出了问题谁负责。另一方面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喇叭上常喊,开会就讲,维护环境人人有责。丁某的门前堆放着建筑垃圾,其他干部处理未果,贠建波直接找到该户,帮助运走,纠正了丁某蒙混过关的思想。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但给村民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要让村民踏上致富的快车道,让贠庄成为马颊河上的一颗明珠。”这是贠建波的承诺。通往马颊河里的水管年久失修,淤泥堵塞严重,汛期不能顺利排涝,雨水较大时,守着河道村庄被淹、农作物受灾。于是他多次找聊城王铺大闸灌溉处领导,踏破铁鞋争取资金20余万元,开挖大堤涵洞。他亲自做前战工作,督导施工,协调挖土机,清理农作物,及时挖出水渠及堤洞,修水闸涵洞两个,直径1.5米,穿堤渠40余米,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打通了排水沟渠,从此把耕地变为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田。
要想富先修路。2018年他筹资5万余元,硬化生产路500余米,4米宽,18厘米厚,并组织村民代表监督,保证质量,方便了农机车辆的行驶。为节省劳力避免荒地,让外出打工的人安心。2021年秋季,贠建波积极领办合作社,他将600余亩土地给予托管,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每年每亩给农户1200余元,盈利作为集体收入,发展公共事业。他把集体事情当做自己的事,原则问题毫不含糊。东昌府区堂邑村北部有贠庒的88亩飞地,过去被堂邑村挤占,多年来无法收回,村民意见纷纷。他多方沟通、协调,把飞地收过来,回归到村集体所有,村民露出满意的笑颜。
三
任何时候拼搏敢闯、埋头苦干的人,为民辛劳谋福祉的举动,永远使人刻骨铭心。贠建波把做好社会事业,保障村民的安康当做重任。村卫生室多年没有像样的房子,村民看病拥挤在一间小房内。于是2019年8月,他筹资10万余元,建起村卫生室,三间楼板房达84平方米,宽敞明亮,患者心里也舒服。三年新冠疫情期间,贠建波一马当先,不顾个人安危保障村民健康。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他一线指挥,带头靠前,召开防疫会议,细化分工,落实责任。然后他组织退役兵、志愿者23人义务参加抗疫值班、消毒、核酸检测、购置生活用品等工作。对村内实施封闭措施,严防死守,不放过一人一车,严禁外来人员入村,并且每天在喇叭广播数十次,要求村民不外出,不访友,不聚集,不接待任何人,却保自身及家人的安全。每天对卧床人员上门做核酸检查,还拉他们到县城打防疫针,村民安全度过危险期。过春节、中秋节,他还给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小米、大米、油等福利;给38户扶贫户安门窗、安玻璃、修厕所等,帮助他们脱贫。85岁的常宗兰老人高兴地说:“真是赶上好时代了,贠建波带领干部没早没晚照顾我们生活、关心冷暖,真比俺孩子还亲!”
文化生活是村民的精神支柱,更是对外的窗口。2018年9月,贠建波争取资金33万余元,在村鱼塘的东侧建起大队办公楼、文化广场。两层的小白楼,面积达370余平方米,楼内有图书馆、阅览室、活动室、会议室等。占地1400余平方米的楼前广场上,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160余平方米的舞台等应有尽有。白楼、广场与100余亩的鱼塘相互映衬,蔚为壮观。每到傍晚,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村民在这里唱歌、跳舞,休闲开心、非常热闹。文化生活美如霞,丰富多彩乐趣足,宜居宜业的和美贠庄,人间的天堂,欢乐的海洋,人们的向往......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新山东网www.xinshandong.cn 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山东”。在这里,发现齐鲁之美,读懂不一样的山东。
主 编 | 阿 勇
编 辑 | 袁岱松 盛雪峰 齐庆伟 尹延哲
运 营 | 陈文举 崔丽君 高 辉 王庆忠
特 约 | 郭凯顺 张江城 鲁以刚
扈保邕 安怡悠然
邮 箱 | 15006358123@163.com
通 联 | 15006358123
总编辑 | 袁朝军
总监制 | 江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