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文化产业>正文

红色题材电影《二枚铜元》入围北京民族电影展

时间:2025-04-21 10:49:50    来源:北京国际电影节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之际,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迎来一部承载历史温度的红色题材力作——由福建好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二枚铜元》。电影创作源自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徒步重走长征路上采访报道的故事。该片以长征途中鲜为人知的“弄染结盟”为叙事核心,将1935年红军与贵州镇宁布依族首领陆瑞光歃血为盟的真实故事搬上银幕,用两枚铜元串起跨越民族的革命情谊,为红色题材电影创作开辟了新路径。


铜元为媒:小物件撬动大历史

不同于传统宏大叙事,《二枚铜元》选择以两枚见证红军与布依族盟约的铜元作为叙事支点。创作团队历时两年深入贵州安顺镇宁县,走访布依族聚居地,挖掘出“红军赠铜元换食物”“首领藏铜元护火种”等鲜活细节。铜元既是信物,更成为串联军民鱼水情的意象符号:一枚记录着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律,另一枚承载着布依族人“生死相随”的承诺。这种“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让革命精神在细微处落地生根。


结盟新解:民族史诗的艺术重构

影片聚焦的“弄染结盟”,是红军长征途中实现“民族团结、共同抗蒋”的关键事件。主创团队通过大量史料考证,还原了陆瑞光从疑虑到信任的心理转变:面对国民党“剿共”压力,这位布依族首领最终选择与红军共饮血酒、共守阵地。电影特别设计了布依族姑娘与红军侦查员情感的场景,用民族艺术语言诠释“命运与共”的主题。作为《半条被子》的姊妹篇,《二枚铜元》延续了“红色记忆+民族叙事”的创作基因,却在视听语言上大胆突破——无人机航拍呈现黔西南险峻地势,沉浸式音效重现结盟仪式的肃穆,令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见证盟约缔结。


三部曲启幕:长征记忆的当代续写

随着《二枚铜元》亮相,备受关注的“长征三部曲”渐次揭开面纱。即将开拍的《祖孙三代护红军旗》将视角投向湘江战役的悲壮余韵:一名红军战士寻找大部队前托付军旗给黄家,广西灌阳县黄氏祖孙历经战乱与时代变迁,用几十年光阴守护这面血染的红旗,等待着红军战士来取这面红军旗。编剧赵友历经三年创作完成,经自治区党史专家三轮审校,溯源到这面红军旗是从瑞金方向带出的一面红军旗。编剧在创作时力求“守护”与“传承”的主题中折射信仰的力量。制作方计划在桂林灌阳县1:1复建1930年代桂北民居群,甚至重植当年竹林、复原手工染布技艺,让历史场景与民俗传统在细节中复活。编剧赵友坦言:“这不是简单的场景还原,而是对长征精神的立体诠释——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记忆的温度。”


新长征路:红色IP的破圈尝试

从《半条被子》到《二枚铜元》,再到筹备中的《祖孙三代护红军旗》,“长征三部曲”正在探索主旋律电影的新表达。

制作团队摒弃说教式叙事,转而用“信物传承”(铜元、军旗)、“家族史诗”(三代守护)等普世情感联结当代观众。电影《祖孙三代护红军旗》由广西韵意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

正如北影节策展人点评:“这些作品将长征从历史符号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人性故事,让90年前的烽火岁月与今天的文化自信产生共振。”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新山东网www.xinshandong.cn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山东”。在这里,发现齐鲁之美,读懂不一样的山东。

编辑中心

总编辑 | 阿   勇

编   辑 | 尹延哲 李少华 李遵宪

融媒中心

主   任 | 陈文举

特   约 | 郭凯顺 陈秀蓉 王继龙

             杨玉建 谢忠设 任建国

运营中心

主   任 | 袁朝军(兼)

统   筹 | 盛雪峰 陈玉海

AI中心

主   任 | 王   龙

虚   拟 | 鲁小智 鲁小慧

技   术 | Deepseek 文小言 腾讯元宝

             Kimi  蓝心小V  豆包

活动中心(飞天龙翔酒道馆)

主   任 | 郝良英(经理)

创意中心

主   任 | 杨   平

16市频道

主   任 | 袁岱松(兼)

新山东网诗书画院

院   长 | 郝蜀生

副院长 | 孙振春

山东大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 袁朝军(总监制)

总经理 | 袁岱松(出品人)


通   联 | 0635-7770878

邮   箱 | 15006358123@163.com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ID=407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2)
    栏目ID=407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