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建引领 > 学习教育>正文

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时间:2023-12-01 08:02:40    来源:新山东网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作者 | 史 强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新征程上,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既要当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要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

所谓中华文明,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进行物质生产、精神生产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相对而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指中华民族在进入近现代历史以来探索和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狭义上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站在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起步的关键时期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则特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形态。

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第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寓于中华文明整体之中的。从马克思主义整体论来看,整体是由要素或系统构成的,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因此,要在中华文明整体中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第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具有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性,还具有自身显著的时代特征,这就需要把历史、现实与未来贯通起来,把握好应然与实然相结合的原则,深入研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显著特征。只有深刻揭示其显著特征,才能明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别之处”。第三,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地汲取中华文明的时代精华和中华文化的精神滋养,具有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和精神文化基因,决定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第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它从根本上实现社会主义、中华文明与现代化的内在统一及其融合发展。第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通过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吸收和借鉴了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因此,它既具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自身的特殊性,又具有人类文明共同的普遍性。

守正创新 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

守正创新之所以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主要是从精神动力层面回答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动力。如果中华民族缺乏前进的精神动力,建设现代文明就会是一句空话,文明就可能会凋敝、衰落甚 至蒙尘。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旨在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强大创新创造的智慧和实践动力。

第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创造精神的民族,革故鼎新、勇于创造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质,涵养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强大的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同时,中华文化具有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的优秀传统和进取精神,革故鼎新、勇于创新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依然葆有勃勃生机的根本所在。正是因为具有勇于在守正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创新,科学识变、积极应变和主动求变,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才使中华民族永葆创新创造的活力。第二,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代党领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历史主动,不断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力量。第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开拓中进取。要在坚持道不改、制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推动面向未来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要积极发扬勇于创新、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两个结合”中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辉煌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民族叙事和世界指向的双重意蕴,既推动和见证着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复兴进程,又描绘和贡献了“多元现代性”的人类社会崭新图景,充分展现了现代性文明中国形态的新特质、新风格和新气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辉煌。

一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物质文明大繁荣。新时代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政治文明新境界。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里,中国的民主政治之花绚丽绽放。“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中国在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实现政治文明新发展,为人类民主事业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三是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千年大计”。国家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注:作者史强系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新山东网www.xinshandong.cn 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山东”。在这里,发现齐鲁之美,读懂不一样的山东。

主   编 | 阿   勇

编   辑 | 袁岱松 盛雪峰 齐庆伟 尹延哲

运   营 | 陈文举 崔丽君 高   辉 王庆忠

特   约 | 郭凯顺 张江城 鲁以刚

            扈保邕 安怡悠然

邮   箱 | 15006358123@163.com

通   联 | 15006358123

总编辑 | 袁朝军

总监制 | 江妹芳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