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夏曼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主导的话语逻辑体系,探索了人类文明发展新模式,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构建现代文明形态提供了新借鉴,为世界发展现代文明展现了新样态,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新境界。
探索出人类文明发展新模式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立足中国发展实际所创造出的内含中国传统智慧、符合中国人民意愿及世界人民共同期盼的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不懈对现代文明进行持续探索,在继承前人思想,总结中国现代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最终凝练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构建上突破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让世界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文明起点,让社会主义文明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新境界。
首先,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创造了诸多成就,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持续向前,向世界各国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优越性。其次,展现了人类共同美好价值追求。中国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发展,为人类谋解放。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让物质文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不以物质文明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统筹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和平发展,不将自己的发展压力转嫁到其他国家,也不以自己的国力压制其他国家。人类文明新形态符合了时代的需要,满足了人类共同愿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最后,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解,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展现了人类文明最终指向。
为构建现代文明形态提供新借鉴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观,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构建现代文明形态提供了新思维和新方法,更以自身实践为其解决现代化问题提供了新方案。构建现代文明形态是一个国家对自己发展道路的选择,是现代化在文明上的显现。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明形态,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明传统,这是历史沉淀下的瑰宝,也决定了各国发展出的现代文明是多样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了文明形态的发展要顺应历史的选择,适应文化传承、适应本国国情,才能够真正在国土上立足扎根,推动国家发展、造福人民,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发展中国家构建自己的文明形态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与时俱进,创造适应自己国家发展的现代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产生于党和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探索中,凝结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批驳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对人本质的扭曲,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现代化难题提供了经验。长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过度强调物质生产,造成了劳动以及人的“异化”,限制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产生了贫富分化、阶级固化等社会问题。马克思曾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中提出“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2-53.] 这种畸形的生产关系立足于对人的压迫,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生产力发展,但不利于人自身的发展,更不利于激发社会生产活力、稳定社会和谐。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现代化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推动人自由全面发展,让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缓和发展矛盾,解决贫困危机,从而构建现代化发展新形态。
为世界发展现代文明展现了新样态
世界文明发展是全人类共同推动的结果。资本主义文明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生文明的发展,而中华文明始终将自己的发展融入世界文明繁荣进程之中,致力于解决世界性文明发展问题。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的现代化文明新形态,也是世界的文明新形态,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不断展现新样态。
世界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但以西方为主导的文明体系一直存在对其他文明的偏见,试图以西方文明代替其他民族的文明,是阻碍文明交流的重大障碍。随着人类社会迈入智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密集,如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成为亟需解决的全球性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一向将“天下一家”作为发展目标,尊重文明内部的差异性,不以民族、种族来论文明的高低,坚持“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具有独特的包容性。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探寻文明发展新模式,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借鉴了世界人类文明成果,紧随时代步伐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冲破了“西方文明中心主义”逻辑下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限制,坚持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普惠性、包容性等特点,推动世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向前发展。
我国始终坚持用发展、创新的眼光来看待不同文明,任何文明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增强与其他文明的交流有利于文明取长补短,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在互学互鉴中审视自己的文明形态,避免走向僵化。文明交流互鉴让国与国之间更加紧密,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出的多样性、平等性、普惠性、包容性实现了对既往文明态度的超越,展现了中国立场,也有利于推动世界文明繁荣发展。(作者夏曼系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新山东网www.xinshandong.cn 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山东”。在这里,发现齐鲁之美,读懂不一样的山东。
主 编 | 阿 勇
编 辑 | 袁岱松 盛雪峰 齐庆伟 尹延哲
运 营 | 陈文举 崔丽君 高 辉 王庆忠
特 约 | 郭凯顺 张江城 鲁以刚
扈保邕 安怡悠然
邮 箱 | 15006358123@163.com
通 联 | 15006358123
总编辑 | 袁朝军
总监制 | 江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