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建引领 > 党员风采>正文

史海钩沉 | 聊城郁光街的由来

时间:2021-01-25 11:59:50    来源:新山东网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作者 | 孙玉荣

在美丽的江北水城聊城有一座巍峨耸立了六百多年的古建筑光岳楼,在光岳楼的南面一百米处往东有一条小巷叫状元街,这条街也叫郁光街,这里曾经还有一所学校叫郁光小学,为什么叫郁光街和郁光小学呢?这是为了纪念一个名叫张郁光的人,张郁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张郁光是个革命者又是个文人,他出生在山东省济南市,生长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军阀统治的苦难年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张郁光15岁,正在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成为当时省立第一中学学生自治会的领导人之一,积极参加各界群众举行的集会和示威游行,响应北京学生的罢课斗争,深入街道、工厂、农村进行爱国宣传,号召民众抵制日货、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此时,山东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同为省立一中学生的邓恩铭也被推选为省立一中学生自治会的领导人。经过五四运动,张郁光受到邓恩铭的影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启蒙知识,革命思想更加坚定。

1924年,张郁光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大学期间,科学与民主的思想逐渐在他头脑中扎下根。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新潮》等进步书刊,经常带领同学们走上街头,做宣传、鼓动工作。他经常在校刊《新华周刊》上发表文章,并向进步刊物《雨丝》投稿,还参加了李大钊、路友于等人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反对日军炮轰大沽口的“三一八”运动。1926年3月日,北京各界10万群众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并到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遭军警镇压。张郁光不为所惧,和示威群众一起与军警说理,被封锁退路,突围中,棉袍被撕破。这次事件有200多示威群众死伤。血的教训使他认清了北洋政府的面目。不久,他加入国民党。1927年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次年随军返回山东。

经过北伐,亲眼目睹国民党党政军界的黑暗后,张郁光愤然退出国民党党部,转入教育界,希图教育救国。

1930年2月,年仅25岁的张郁光抵达古城曲阜,就任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简称“二师”)校长。

此时,二师尚笼罩在“子见南子”案阴影下,一片沉寂。1929年6月,二师师生在学校礼堂公演《子见南子》——林语堂创作、反映孔子见卫国国君夫人南子的独幕历史剧,演出时增加了反封建、反旧礼教的内容,被孔氏族人以“侮辱宗族孔子”的名义控告,结果是校长被调走,学生会会长被开除学籍,二师的革命斗争形势进入低潮。

张郁光上任后,首先抓了教师队伍的整顿组建,任命共产党人任教务主任、图书馆长,先后聘请十几位思想进步、有真才实学的教师来校任教,很快形成一支以共产党员和左翼教师为核心的、进步而有真才实学的教师队伍。同时,他支持学生会改组,使共产党员担任学生会主席,掌握学生运动的领导权。然后,大力改革教学内容,添置大批教学设备,改革学制,扩充图书馆,大量购进马列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和进步政治活动。他还亲自设计并督建了寓意“劳工神圣”的“工”字形教学大楼。

举措立见成效,万马齐喑的局面一扫而空,进步思潮激荡整个校园。唯物辩证法和《资本论》成为公开课,《国际歌》在校园内飘荡,学生们手里拿的是进步书刊,谈论的是爱国、民主和进步。随着形势好转,中共二师支部重建,团组织也建立起来,爱好文学的师生还成立了“左联”支部。一时间,二师成为革命的熔炉。校外人士称二师师生“满口唯物论,两眼世界观”。“九•一八”事变后,二师掀起抗日救亡高潮,引起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恐慌和反扑。1932年二师遭到搜查,张郁光被通缉,被迫逃亡日本。

张郁光在日本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教育研究部,潜心研究教育科学。1934年毕业回国,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育系讲师。此时,与进步教授许德珩、张友渔等过从甚密,热心于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春,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彭真召集平津各地救亡团体党团负责人开会,成立"华北救国联合会",张郁光被选为执委。"七七事变"后,张郁光以华北救国联合会代表身份,利用他在山东教育界的影响,赴济南推动山东教育界起来抗战。

1938年1月,张郁光与大批党员干部被派往聊城,协助、推动国民党爱国将领范筑先抗战。1938年6月,张郁光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聊城,张郁光先后任为范部少将总参议、山东第六专区保安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鲁西北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范筑先兼校长)等职,为推动范筑先政治进步、坚持鲁西北抗战作了大量工作。他曾受范筑先委托,不辞辛劳,先去徐州、后去武汉,为鲁西北抗战要补给。回来后,向范筑先介绍武汉之行的所见所闻,深化范筑先对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认识。他主持第六区政治干部学校的一切事务,为鲁西北各抗日县政府和抗日部队培养一大批骨干,使很多爱国青年通过这所学校走上革命道路。他陪同范筑先到河北南宫出席冀、鲁两省联席会议,参与鲁西北军政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为军民宣讲抗日形势、鼓舞抗日斗志……

张郁光受到范筑先和鲁西北抗日军民的高度赞赏。范筑先说:“我们政治有(张)郁光,军事有(袁)仲贤,写文章有(齐)燕铭,这就是我们的‘三杰’,何愁打不败日本!”根据地广大民众到处传唱民谣:“张郁光,没有枪,良心抗战好主张。”

1938年夏天,鲁西北境内基本上肃清了日伪军,政令达30余县,军事势力范围更广,开辟了广阔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支持共产党人办起了《抗日战报》等30多种抗日报刊,建起了20多万人的群众组织,经济得到恢复,群众生活得到改善,抗战事业蓬勃发展,有“山东红了半边天”的说法。 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引起敌人的恐慌。

1938年11月中旬,日军前后有700-800人,有装甲战车、飞机助战,另有数目不详的伪军,济南、德州、禹城兵分3路进攻鲁西北,中心目标是聊城,其先头部队平田大队有400余人,汽车18辆、坦克装甲车十余辆,炮4门,骑兵五六十名并有两架飞机配合。11月14日,日军包围聊城并攻城。

此时,各机关、学校的一些人员已陆续撤出聊城,范筑先布置完战斗任务,正准备和已经撤出城外又返回城内催他出城的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撤退时,国民党山东省民政厅厅长兼鲁西行辕主任李树春突然乘车从临清赶来,与范筑先商谈起整编部队的问题来,一直到下午4点方才离开。这时日军的火力封锁了出路,范筑先、张郁光等人已经无法出城,遂留在城内指挥游击营、卫队营、手枪连、传令队等少数部队守城作战,以待外援。

张郁光与范筑先指挥部队血战一昼夜,失利城破。在范筑先殉国、守城部队陷入混乱状态的情况下,张郁光等7人继续坚持巷战,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寇杀害在光岳楼南面的一条小巷内。

张郁光、范筑先等人牺牲后,受到国共两党和全国人民的痛悼,被誉为“华北抗日三烈士”,其殉国之日被定为“华北抗战纪念日”。12月13日,举行追悼大会,共产党方面朱德、彭德怀、吴玉章、董必武以及国民党方面的蒋介石分别送了挽联。国民政府还“特令褒扬”通令全国下半旗三天。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中共中央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和全国进步报刊纷纷发表社论、专刊,寄托哀思。延安军民还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聊城解放后,党和政府在聊城设立“张郁光纪念堂”,并将张郁光牺牲的状元街命名为郁光街。这里的居民都因为生活在以烈士命名的街道里而感到自豪。张郁光的英名后来也被镌刻在母校北京师范大学“一二九”纪念亭的碑文中,以教育后学发扬革命传统,努力进取,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作者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