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综合 > 社会新闻>正文

“五一”实际仅放假1天 反对调休的声音此起彼伏

时间:2024-04-18 11:20:41    来源:顶端新闻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连日来,反对调休的声音此起彼伏。扣除双休日及调休,“五一”实际仅放假1天,全年实际仅放假11天。网友们认为,这不是放假,而是“假放”。

人们反对调休的原因很简单:身心俱疲。“凑假期”的方式,打乱了原本规律的工作节奏,造成身体疲惫,反而降低效率;连续工作六天,仅靠一天休整,带来心理焦虑。拼凑的长假“假象”,降低了公众的幸福感,引起越来越多的不满。

自1995年双休日制度确立,我国的节假日安排经历了近30年的演变。客观来说,我国假期总体时长有所增加,处于世界中等偏上位置。曾经的春节、五一、国庆三个“黄金周”,也激发了巨大的消费潜力。

问题是,为什么假期增多了,公众的获得感反而减低了?顶端评论员认为,调休带来的疲惫是结果,假期时长依然不足是根源。

从缓解社会压力的角度说,增加假期可以适当对冲调休的影响。当代年轻人很辛苦,“996”“007”常态下,不少人只能用躺平、佛系来自我安慰。多放两天假,效率提上来,恐怕才是优解。

从经济社会变化的角度说,多放假有利于扩大内需。当下消费疲软、产能过剩同时存在。密集出游导致人流扎堆,很多人不敢出门,不出门就没了消费。不如在保障正常双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长假数量,让人们更愉快地合理消费。

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解放劳动力。中国依靠“人口红利”,创造了无数个经济奇迹。休假时长方面,理应向前列国家看齐,给予劳动者更多的关怀和尊重。

增加休假时长,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休息权益。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官方曾称,它的变动和调整,需要广泛调研,深入论证,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现在,广泛的社会意见摆在面前,是否需要充分听取?

期待正常节奏的假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调休安排与之矛盾、人民群众怨声持续不断,就应该听取意见、尽快调整。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顶端评论员 张恒)

原标题:“五一”实际仅放假1天 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新山东网www.xinshandong.cn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山东”。在这里,发现齐鲁之美,读懂不一样的山东。

 主   编 | 阿   勇
编   辑 | 袁岱松 尹延哲
运   营 | 陈文举 盛雪峰 陈玉海
特   约 | 郭凯顺 李遵宪 陈秀蓉
总编辑 | 袁朝军
总监制 | 江妹芳
通   联 | 15006358123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