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改编纪念馆 段主民 摄
作者 | 赵友
当我怀着满心的期待与憧憬,乘车从北京来到永新这座充满革命传奇色彩的城市,那一刻,仿佛踏入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之中。永新三湾,犹如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丰碑,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革命岁月的独特魅力。我来到了令人瞩目的吉安2024军事题材影视创作营,这里宛如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无数人对革命岁月的敬仰与缅怀。
我们全体学员及嘉宾下榻的永新枫树坪大酒店位置在永新三湾改编地,枫树坪酒店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精致地镶嵌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酒店外面的广场宽阔而庄严,红军雕塑巍然屹立,那坚毅的眼神、挺拔的身姿,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英勇与无畏。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革命精神的象征,每一道刻痕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一面鲜艳的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飘扬的姿态犹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点燃了人们心中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远处半山坡上,一行“支部建在连上”的醒目大字,如同闪耀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从这里我又转身走了一段,中间看到了几颗参天大树,它们犹如岁月的守护者,静静地伫立着。树下有一座毛主席的雕像,那伟岸的身影,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有人告诉我三湾改编的故事就是从这棵树下开始的。我继续朝前走,登上了台阶,上面耸立着一个高大威严的石碑,书写着“三湾改编纪念碑”几个大字。那苍劲有力的笔触,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人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
在酒店报到的时候,我竟然遇到了很多以前的朋友和同学,袁敏是我上届高级编剧培训班的同学,田晓燕制片人是我山东老乡,新认识了张新雨制片人,李小军导演,赵经见编剧,谢志辉老师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激动,目光中满是对此次创作营的期待。曾经的同窗情谊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再度绽放,新朋友、新同学增添了新友谊。我们因对军事题材影视的共同热爱而相聚于此,仿佛是命运的奇妙安排,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特殊的地点,共同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用影像的力量传承那段不朽的历史。
第二天,开幕式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隆重举行。现场气氛肃穆,大家满怀敬畏之心聆听。我了解到贺子珍正是在永新县这片充满希望与热血的土地上,绽放出革命的璀璨光彩。她的勇敢、坚韧和无私奉献,成为了永新县革命历史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同时,我们也得知第一面红军旗在永新三湾诞生,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每一个角落都诉说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那一面红旗,不仅仅是一块布料与颜色的组合,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一种象征,它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壮丽篇章。那鲜艳的红色,如同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而我此次创作的电影《一件毛衣》属于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温暖而动人的光芒。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长征路上毛主席送李老心母子毛衣的故事,那件温暖的毛衣正是由贺子珍亲手编织。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这件毛衣不仅仅是一件衣物,更是一份深情厚谊,一份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一份对人民的关爱与牵挂。它见证了革命先辈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见证了他们为了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那柔软的毛线,编织着无尽的温暖与希望。电影《祖孙三代护红军旗》的故事同样扣人心弦,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流淌着革命的热血与忠诚。长征路上,一名受伤的红军战士在艰难的困境中,被善良的李清鸾一家人收留。然而,受伤的红军为了避免李清銮一家受到牵连,红军战士在临走时,郑重地把一面红军旗托付给了他们,说等革命成功了回来再取走。这面红军旗,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希望与嘱托,成为了李清鸾一家人守护的神圣使命。三代人,用他们的生命和忠诚,守护着这面红军旗,传承着革命的精神。那鲜艳的红旗,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飘扬,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这面红军旗是从永新三湾的一名小红军带出参加长征的。
在主持人深情的结束词中,那充满感染力的话语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现场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将这一珍贵的时刻永远定格。相机的快门声响起,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我们深知,这张照片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纪念,更是对革命先辈的致敬,对革命历史的铭记,对未来的一份承诺。我们将带着这份责任与使命,用我们的镜头、我们的文字、我们的心灵,继续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们的精神,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赵友,山东莘县人。青年导演、制作人。担纲指导红军长征题材电影《半条被子》《二枚铜元》等,被誉为“红色导演”)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新山东网www.xinshandong.cn 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山东”。在这里,发现齐鲁之美,读懂不一样的山东。
主 编 | 阿 勇
编 辑 | 袁岱松 尹延哲
运 营 | 陈文举 盛雪峰 陈玉海
特 约 | 郭凯顺 李遵宪 陈秀蓉
总编辑 | 袁朝军
总监制 | 江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