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三月里和煦的微风,莘县王奉镇马村小学的孩子们与“是光”诗歌初次相见了。
从此,诗歌就成为了这群乡村孩子们心里的一束温暖的光。
是光教师们在诗歌学习启动会上依次发言,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孩子们都能追寻“光”成为“光”,心中充满“光”,借助“是光诗歌”的平台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内心的声音与“是光诗歌”共同成长。
在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的第三集《长大》中,讲述了一群农村留守儿童学写诗歌的故事。
孩子们天真烂漫,又敏感多愁,他们去山里采风,开篝火晚会,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写成诗,每一首诗都很美,没有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就像大山中清澈的泉水一样,干净清甜。
《长大》将诗歌这粒“种子”深深地埋在了孩子们的心田上,视频中王耀庆老师说:“很多老师质疑诗歌对于教学没有什么帮助,考试也不加分,还有什么意思?确实,诗歌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它有可能改变一个人。”考大学,不考诗歌,但是,学了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王耀庆老师说。
莘县王奉镇马村小学的孩子们通过“是光”也学会了用诗歌来倾诉自己的情绪,学会了用诗歌来给自己的沉默取暖,学会了用诗歌来治愈生活中的裂缝。
课间他们会聚在一起饶有兴致的阅读小诗集,在遇见自己喜欢的小诗时还会随手进行抄写记录,最欣喜的是在弥足珍贵的写诗课上他们打开了心头锁,写出了人生第一首诗歌。
老师们播撒的不只是“是光”诗歌的种子,更是真挚的情怀。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他们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衷心的感谢“是光”诗歌为这片生机盎然的校园洒下宝贵的甘霖。
相信这粒珍贵的种子,一定会在这所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王晓丽 段振勇)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新山东网www.xinshandong.cn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山东”。在这里,发现齐鲁之美,读懂不一样的山东。
主 编 | 阿 勇
编 辑 | 袁岱松 尹延哲
运 营 | 陈文举 盛雪峰
特 约 | 郭凯顺 李遵宪
总编辑 | 袁朝军
总监制 | 江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