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建引领 > 学习教育>正文

理论研究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时间:2024-07-29 19:29:09    来源:新山东网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作者 | 舒 浩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连接亿万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不仅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石,更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历史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根基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壮丽史诗。从远古时代的部落联盟,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再到唐宋元明清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不断地融合与发展中逐步壮大。这一过程中,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文化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在历史传承中汲取力量,让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能深刻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成果。

现实需求:应对挑战与风险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民族分裂势力的渗透破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了我们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必然选择。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推动内部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它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应对当前挑战与风险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文化认同: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石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根植于深厚历史文化土壤中的精神纽带,它超越了地域、民族、语言的界限,将亿万中华儿女紧紧相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为构建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强调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倡导在尊重差异中寻求共识,在包容多样中增进团结。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可以构建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种精神家园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大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国家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共同努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汇聚起推动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社会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其重大意义,从历史传承中汲取智慧,从现实需求中明确方向,从文化认同中凝聚力量,从国家发展中展现担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绚丽篇章。

注:作者舒浩系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新山东网www.xinshandong.cn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山东”。在这里,发现齐鲁之美,读懂不一样的山东。

主   编 | 阿   勇
编   辑 | 袁岱松 尹延哲
运   营 | 陈文举 盛雪峰 陈玉海
特   约 | 郭凯顺 李遵宪 陈秀蓉
总编辑 | 袁朝军
总监制 | 江妹芳
通   联 | 15006358123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ID=407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2)
    栏目ID=407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